通讯员:严伟伦、李越、赵俊洋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。盛夏七月,荆楚大地热浪翻涌,长江之畔青春激荡。7月7日至11日,888集团官网沙湖环保志愿队10余名青年学子奔赴宜昌、荆州两地,以科技为笔、以行动为墨,在长江生态保护一线用脚步丈量母亲河的生态变迁,以青春视角探寻长江大保护的长效密码,开展了一场深度行走的“长江生态课”。
【科技赋能 解锁生态治理“智慧密码”】
在三峡大学校史馆,实践队透过珍贵史料重温大国重器建设历程,在生态环境教育中心触摸科技治污的脉搏。智能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污水“零排放”、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让裸露山体重披绿装、我国首个原位3D打印双层小楼……前沿技术令队员们惊叹不已。座谈会上,888集团官网沙湖环保志愿队与北京师范大学会同书院、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师生围绕技术推广成本、资源优化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等议题深入交流。带队老师赵俊洋指出“青年学子的跨界思维为破解‘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’双重命题提供了新视角。”

图一 实践队于校史馆合影
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内,一组对比照片让队员们驻足良久:曾经污水横流的黄柏河,如今白鹭翩跹、鱼翔浅底;消失多年的"微笑天使"江豚重现宜昌江段。数据显示,自实施十年禁渔、污染企业搬迁等举措以来,长江宜昌段水质连续三年稳定达到Ⅱ类标准。参观期间,磷石膏制成的象棋、花瓶等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。“这些工业废料经过特殊处理后,变成了既环保又实用的文创产品”讲解员介绍道,这也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实践。通过基地内的互动设施,队员们深刻理解了“长江大保护”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,“这不仅是生态数据的跃升,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。”队员钟馨桐在实践日志中写道。实践成员漫步在昔日为煤堆场的424公园,亲身感受生态修复的成果,围绕“长江大保护”展开热烈讨论,对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当地的一位生态旅游从业者自豪地说:“现在来宜昌的游客越来越多,大家都想来看看这美丽的江景,感受长江的魅力,我们宜昌人也越来越有底气了。”

图二 实践队于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参观

图三 磷石膏制成的文创产品
【基层探路 解码移民村“绿色基因”】
“坝头库首第一村,三峡茶谷东大门,党章党规是根本,明示党员量身份......”走进三峡移民村——宜昌市太平溪镇许家冲村,婉转的三峡渔鼓调《党员公约》诉说着移民群众“舍小家为国家”的奉献精神。实践队在移民村史馆内,聆听着老党员老干部的长江移民故事,进一步感受了移民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、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、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、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。
“这是我们村特设的便民洗衣池,免费供村民们使用。”许家冲村的村干部向大家介绍道。只见屋檐下整齐排列着青石板洗衣池,几位村民正在一边洗衣一边唠家常,棒槌捶打衣物的“咚咚”声此起彼伏。“洗衣池建好后,大家洗衣服方便多了,还不用花一分钱,又能让乡亲们聚在一起聊聊天。”正在洗凉席的阿姨笑着说。“既保留传统生活方式,又避免洗衣污水直排长江,这个设计太巧妙了!”888集团官网学生汪灿灿赞叹道。
“村民用生活智慧给出了生态保护的本土答案。”队员薛青霓在参与村务座谈时提出“高校+社区”环保互助计划,建议通过建立生态研学基地、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等方式,助力乡村生态振兴。村委会负责人当场回应:“期待更多青年智慧为移民村发展添砖加瓦!”


图三 许家冲村特色污水处理系统、实践队于座谈会建言献策
【文脉相承 赓续长江"千年守护"】
荆州水文化馆内,青铜治水神器、当代南水北调模型、刻有20位治水的历史人物图文石碑……一件件展品串联起长江文明的发展脉络。实践队通过沉浸式体验,系统梳理从大禹治水到长江大保护的文明传承。“原来每朵浪花都承载着先人的治水智慧。”队员李昊然在互动展区久久伫立,深刻领悟到“长江大保护既是生态工程,也是文化工程,更是民生工程”的深刻内涵。

图四 实践队于水文化馆参观
据悉,作为2025年“绿色长江 青春护航”专项行动入选团队,888集团官网沙湖环保志愿队将持续开展课题研究、“长江大保护”宣讲等,带动万名青年参与长江保护志愿服务,让青春在守护母亲河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原文链接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jwCJVZPHKORnPZtYIAhUVg